韦应物《滁州西涧》诗意图(华三川绘)
(图源网络)
判若两人•曹参赵括•润笔收受
——微博碎录(260)
得贤才兴
2019年11月2日
22:33
南宋洪迈《容斋随笔》谈到"秦用他国人“,赞扬了秦国广泛延揽和任用异国人为己服务的人才策略。秦国对客卿“皆委国而听之不疑”之策,也曾有过摇摆,李斯为之写过《谏逐客书》,秦国还是取消了“逐客令”,保证了正确的用人方针一以贯之。得贤才者兴,失贤才者亡。这是秦国给历史留下的一个有益启示。
曹参赵括
11月5日
16:24
《容斋随笔》善于用对比手法总结历史经验。在“曹参赵括”一则中,吕后、惠帝和萧何都认为曹参是丞相的不二人选,曹参为相后汉朝国力渐强。而赵括的母亲、赵国的大臣都知不可用赵括,无奈赵王不听良言,埋下赵国灭亡的祸根。洪迈感叹:“将相安危所系,可不监哉!”可见,君王知人善任的能力何等重要。
判若两人
11月8日
22:36
《容斋随笔》有《韦苏州》一则,韦应物在《逢杨开府》一诗中,讲述自己早年为唐玄宗近侍,出入宫闱,扈从巡辛,豪纵不羁,横行乡里,乡人苦之。安史之乱起,他流落失职,始立志读书,少食寡欲,前后判若两人。跌宕起伏的人生,让韦应物开始用心去观察体味人间万象,写出了反映民间疾苦的不少传世佳作。
张良无后
11月11日
11:42
张良、陈平皆汉祖谋臣,但依《容斋随笔》说法,两人皆无后。陈平自己说:“吾世即废矣,以吾多阴祸也。”张良“有养虎自遗患之语”,劝刘邦追击项羽将其斩尽杀绝,“其祸更促于平”,故亦无后。其实,据史家考证,张良后嗣传到第五世。看来,洪迈颇为同情项羽,文中所举二人之事,均有因果报应的意味。
润笔收受
11月12日
22:39
撰写诗文碑铭以求取报酬,古人雅称为“润笔”,是唐宋文人一项重要社会话动和生活来源。《容斋随笔》以润笔收受为例,描绘出一幅鲜活的文人百图。李邕"尤长碑颂,凡数百首,受纳馈遗,亦至巨万"。但如李邕那样鬻文获财的毕竟是少数,不少文人为之尴尬。古人追求钱财而又避讳谈钱的心态,颇为生动有趣。
九九乘法
11月14日
17:42
《容斋随笔》中记载有沿用至今的乘法口诀,很是新奇。其实,从考古发现的秦简中就有古老的九九乘法口诀表,说明中国早在秦代甚至更早已掌握了乘法交换律。洪迈以《淮南子》、《汉书•侓暦志》等史书佐证,如《左传》记载天子用八佾,说是八八六十四人。古代数学概念起源与发展,与人类发展史紧密相连。